端午节感想作文
在生活、工作和学习中,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,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、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。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感想作文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对过节的兴趣越来越淡了。春节便春节,在冰箱里多放些东西,坚持几天不去菜市场而已。中秋便中秋,买来月饼也不吃,做做样子罢了。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,粽子的香味越飘越浓的时候,咱们刚好学到汪曾祺先生《端午的鸭蛋》一文,平淡幽默的语言,侃侃而谈中流露出对故乡和儿时生活的眷恋,这种情愫抓紧了我,让我也深深的陷进了对家乡的怀恋之中。
家乡的端午节是有很多讲究的。包粽子,粽叶有要求,新鲜的芦苇叶,碧绿碧绿的,或者是槲叶,散发着淡淡的清香。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,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,饱满的蜜枣,花生仁,葡萄干,都早已泡好,勤劳的女主人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,再用丝线层层缠绕,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。煮粽子不能心急,小火慢慢煮,老年人爱用火炉,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炉子上,能焖整整一个晚上。第二天孩子们一起床,揭开锅,就是热腾腾的粽子,屋子里,院子里顿时都弥漫着芦苇叶和粽子的香气。除了吃粽子,还要吃煮熟的大蒜,鸡蛋。这几种食物放在一起,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,扁圆的白玉般的大蒜,肉红色的'椭圆的鸡蛋,碧绿的不规则形状的粽子,从颜色的搭配到形状的组合,都煞是好看。熏艾蒿,咱们这里离山远,艾蒿都是从集市上买的,在端午节这天挂在门楣上,过几天干透了,取一两只在屋子里点燃熏一下,至于熏的目的是什么,我是不很清楚,有人说是熏蚊子的,我想可能还有更多的东西,比如蜈蚣,蝎子什么的,大概类似其他地方的熏五毒吧。带香包,鲜艳的布料做成各种形状的饰物,里面放上香料,就成了孩子们心爱的饰物,挂在脖子上不时的嗅一下。系五色线,手腕脚腕都要带。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,却是黎明时分却去田野里拔“圣草”了。这里说的圣草,加引号,是我实在想不出当时大人们怎样说的。
长辈告诉咱们,月宫里的嫦娥,年年不停地捣药,这些药是要在端午节前夜,洒在各种草木上,河水里。在端午这天太阳没出来之前,这些药还停留在草上,如果这时拔回来,熬制成水,用这水来沐浴,可以治好百病的。小孩子当然非常相信,天蒙蒙亮,咱们就呼朋引伴的出发了,向着蒙着神秘面纱的田野,咱们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圣使命。农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,空气凉凉的,清爽滋润,周围都静悄悄的,你无意的一台眼,也许就逢上邻家来挖野草的孩子。相视一笑里,多少欢悦在其中。早晨的田野在这一天提前被惊醒了,那茁壮的青草上,露珠还在转动,咱们需要的草是有讲究的,如猫猫眼,一摸眼就红的那种草,今日不怕它,就采。还有车前草,节节草等,不能磨蹭,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采回家,这样那些神秘的药才会有效啊。慌慌张张的.回家去,抬头看看天空,战胜了太阳般的自豪。现在想来,还觉得那种神秘如格林童话中的哪一篇,太阳一出,万物回复原貌的神秘。
又要端午节了,谁还会去野地挖草呢,给孩子洗澡,有专门的沐浴露了,粽子也懒得包了,吃不了几个,干嘛哪么费劲,买几个就好了嘛。可是,在种种过程里藏着的细心,乐趣,也买些就可以了吗?在能亲自做的时候,不要买了吧,因为一个简单的“买”字,让咱们失去了多少美好的东西啊。
农历五月初五,俗称“端午节”。端是“开端”、“初”的意思。初五可以称为端五。农历以地支纪月,五月为午,因此称五月为午月,“五”与“午”通,“五”又为阳数,故端午又名端五、重五、端阳、中天、重午、午日。端午节的活动主要有吃粽子,赛龙舟,挂菖蒲、艾叶,喝雄黄酒等。据说,吃粽子和赛龙舟,是为了纪念屈原;挂菖蒲、艾叶,喝雄黄酒,是为了压邪。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,现已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,端午节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
时间悄无声息的从我们身边流过,又一个端午佳节与我们擦肩而过。但人们过节时的热闹场景仍然在眼前不停的回放。大街上、超市里、家庭中到处飘散着粽子的芳香,家家户户都在神位前插起蒲草,最温馨的时刻是全家人围在一起包粽子。平日为了生活忙碌奔波,难得见上一面,只有等到如端午这样的团圆之节,才能够小聚一下。
南通有着独一无二的端午习俗,吃和菜就是其中一种。所谓和菜也就是把许多菜肴搅合在一起而炒制的菜。材料以绿豆芽,粉皮,韭菜为主,再加上蛋白,茭白,肉丝,竹笋丝,油炸虾等,其色彩丰富,嫩脆鲜香,别具一格。端午吃和菜的习俗源于明代嘉靖年间,当时倭寇在沿海地区烧杀抢夺,无恶不作。有一天正逢端午节,倭寇又入侵通州,当地民众迅速组织起来抗击倭寇。大家都将各自准备过节的菜肴拿出来,和在一起重新抄一遍,勇士们吃过后,个个精神抖擞,英勇杀敌,最终取得胜利。为纪念此事南通民众一直保持着端午吃和菜的民俗。另外这天家中房檐下,床席下都要放置菖蒲、艾叶以示驱邪,且焚艾条、苍术、柏枝烟熏以辟疫。午时则在室内洒雄黄酒,据去可杀虫辟五毒。将雄黄酒洒于孩子的手、脚、脸上,在孩子额上用雄黄酒书“王”字,这样,蛇、虫、百脚(蜈蚣)不再咬孩子了。这一天孩子还要配戴百索子(五彩缕)、香袋儿,到处香气四溢。旧时端午,濠河里还有赛龙舟,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习惯的改变,这等壮观景象再也见不到了。
然而,端午正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淡去。中国的10多个传统节日中,端午有着久远的历史传承,独特的民俗蕴含。不得不承认,那艾草被点燃时的香味,那吃粽子与听屈原故事的记忆,正以令人诧异的速度退出了国人的生活和视野。保护传统节日迫在眉睫,然而要保护传统节日就要弘扬节日的文化内涵。对于自己的节日,只有自己先重视并享受了,才有可能让别人来重视和分享。对于像端午这样的中华传统节日,我们现在首先要做的,是传承传统,做到“薪火相传”,把节日实实在在地过起来。
犹记得去年,韩国将端午祭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,引发了国人震动,诸多网友愤慨不已,纷纷义愤填膺的指责,甚至文诛笔伐其行为。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我们的政府和民族慢慢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,政府也渐渐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。但愿这些不只是流于表面的、形式的,更重要的是深入其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涵。
时代在变人在变,不变的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端午节,不变的是流淌在华夏儿女血脉中的民族魂,不变的是炎黄子孙心中浩然正气、爱国爱民的不灭情怀。愿我们永远铭记中国传统文化,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发展下去。
又是一年的端午节,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。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,我怀念起了家乡的端午节。
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,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。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。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:初一糕、初二粽、初三螺、初四艾、初五赛龙舟。
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,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,松松的、甜甜的,很好吃。
记得每年五月初二,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,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,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,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,用来捆粽子。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,还有调羹和筷子,一切准备就绪,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。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,不停地问什麽时候才能有粽子吃。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。没多大会的功夫,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,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。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,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,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。等到一揭开锅,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。
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,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。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,五分钱就能买一盎,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。初三这一天,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。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、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;孩子们吃了螺,留下螺壳,就屋顶上扔,弄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,其乐无穷。
辉纾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,回来插在门框上。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、能避邪。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,就成了药。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,肚子鼓鼓的。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。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,在屋里绕来绕去,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,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。
初五是过端午节的高潮。家乡民俗认为,五月为恶日,悬挂艾叶如旗、昌蒲似剑,可驱邪除秽。每当五月五端午节的时候,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采带露水兰草、金银花、铁芒箕、番石榴叶、榕叶的“五味草”,当然还要在午时上井里打一桶甘甜的清泉。这水,都是泉眼里流出来的,没有任何污染。在端午节这天,水最凉,喝起来也最可口,喝了这天的水,可以保佑一年健康。用“五味草”和“午时水”煮鸭蛋,剩下的水给小孩洗澡,换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龙舟。据说是水乡蚊虫多,用“午时水”洗澡可防叮咬。
端午节前,村里的小孩都会缠着母亲或祖母给打个“蛋兜子”。“蛋兜子”是用五色丝线结成一个精致的网络子。用“五味草”煮鸭蛋,会把鸭蛋染得黄黄的。装进网络子里,挂在胸前衣襟的纽扣上,胸前的衣服通常也被染上一圈黄渍。出门一碰上小伙伴,就把鸭蛋掏出来,对碰撞,谁的蛋壳先破了,谁就输了,就剥了壳吃掉,有一种淡淡的五味草的清香。小孩子对于鸡蛋很感兴趣,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喜欢吃,而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喜欢“斗蛋”。带上几只蛋,早早的来到教室,几个一群在课桌上拿蛋对撞,谁的蛋被撞破谁就输了,好胜的小孩们玩得可开心啦。
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,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,培养勇往直前、坚毅果敢精神的民间活动。我家乡龙舟竞渡据说也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:“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,是日投汨罗江死,楚人哀之,乃以舟楫拯救。端阳竞渡,乃遗俗也。”
又是一年的端午节,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。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,我怀念起了家乡的端午节。
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,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。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。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:初一糕、初二粽、初三螺、初四艾、初五赛龙舟。
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,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,松松的、甜甜的,很好吃。
记得每年五月初二,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,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,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,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,用来捆粽子。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,还有调羹和筷子,一切准备就绪,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。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,不停地问什麽时候才能有粽子吃。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。没多大会的功夫,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,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。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,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,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。等到一揭开锅,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。
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,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。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,五分钱就能买一盎,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。初三这一天,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。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、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;孩子们吃了螺,留下螺壳,就屋顶上扔,弄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,其乐无穷。
辉纾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,回来插在门框上。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、能避邪。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,就成了药。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,肚子鼓鼓的。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。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,在屋里绕来绕去,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,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。
初五是过端午节的高潮。家乡民俗认为,五月为恶日,悬挂艾叶如旗、昌蒲似剑,可驱邪除秽。每当五月五端午节的时候,家家户户都要在清晨去采带露水兰草、金银花、铁芒箕、番石榴叶、榕叶的“五味草”,当然还要在午时上井里打一桶甘甜的清泉。这水,都是泉眼里流出来的,没有任何污染。在端午节这天,水最凉,喝起来也最可口,喝了这天的水,可以保佑一年健康。用“五味草”和“午时水”煮鸭蛋,剩下的水给小孩洗澡,换上新衣服看下午的划龙舟。据说是水乡蚊虫多,用“午时水”洗澡可防叮咬。
端午节前,村里的小孩都会缠着母亲或祖母给打个“蛋兜子”。“蛋兜子”是用五色丝线结成一个精致的网络子。用“五味草”煮鸭蛋,会把鸭蛋染得黄黄的。装进网络子里,挂在胸前衣襟的纽扣上,胸前的衣服通常也被染上一圈黄渍。出门一碰上小伙伴,就把鸭蛋掏出来,对碰撞,谁的蛋壳先破了,谁就输了,就剥了壳吃掉,有一种淡淡的五味草的清香。小孩子对于鸡蛋很感兴趣,并不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喜欢吃,而是因为他们特别的喜欢“斗蛋”。带上几只蛋,早早的来到教室,几个一群在课桌上拿蛋对撞,谁的蛋被撞破谁就输了,好胜的小孩们玩得可开心啦。
龙舟竞渡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,同时也是一种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,培养勇往直前、坚毅果敢精神的民间活动。我家乡龙舟竞渡据说也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:“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,是日投汨罗江死,楚人哀之,乃以舟楫拯救。端阳竞渡,乃遗俗也。”
文档为doc格式